2005 年,穆鸿利为长春满族颁金节写了一副对联,“女真满族本一家,白山黑水千秋颂”,这幅对联对于促进满族团结很有意义。
穆鸿利这代满族专家学者,能够用满族思想去研究历史,讲究公正客观,既有国际视野,也有满族立场,同时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热爱新中国,这种“火候”是拿捏的很好的。
如今,一些满族专家学者已经不具备满族思维,一味的“献媚”,为了迎合一部分人的口味,不惜歪曲历史。
举例子说,有的个别满族专家,随波逐流,提到清代满族的辉煌,就会得出“重用汉臣与主动汉化才能辉煌”的结论;提到清代满族的失误,就会得出“满族腐败无能”的结论。关于清朝满族出现的好的事物,基本上都源于汉族;而汉族的一些陋习,基本上都源于满族。
丑化满族,歪曲满族,不能客观的评价满族,很有“大义灭亲”的味道。可是,有些满族专家学者,往上数三代,有的甚至不是满族人,是很多很多年之前由于工作需要被“安排”的满族人的后代。
穆鸿利具有的满族思维,现在看来是难得的。如果研究法国历史的人,全都不是法国人,全都不爱法国,那能研究出一个怎样的法国历史呢?恐怕这样的历史,是没有温度的。
穆鸿利研究满族历史文化,他对满族有感情,因此写出的东西就有温度。为什么金启宗写的北京满族让人觉得真实而温暖呢?就是因为他深深的热爱着这个民族。
穆鸿利继承了金启宗,但穆鸿利的接班人是不是有满族人还真的不知道,即使是满族人,有满族人,但有没有满族思维也是一个未知数。穆鸿利去世了,他的学术著作还是能发挥作用,让后人继续研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