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字的小篆写法)
2、迵。读dòng。《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迵,迵迭也。从辵,同声。”形声字。本义是洞彻,通达。王筠的《说文句读》:“迵达即是洞达。上文达或曰迭。是也。”《玉篇·辵部》:“迵,通达也。”比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意诊其脉曰:‘迵风’。迵风者,饮食下嗌而辄出不留。”裴骃《史记集解》称:“迵,音洞。言洞徹入四支(肢)。”司马贞《史记索隐》:“下云‘饮食下嗌辄出之’,是风疾洞澈五脏,故曰迵风。”后来,“迵风”成了中医所说的饮酒过多引起的一种风疾。
迵字不常用,了解即可。
迵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迵字的小篆写法)
3、迭。读音有三个:
(一)dié。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迭,更迭也。从辵,失声。一曰达。”形声字。本义是交替;更迭。《广雅·释诂三》:“迭,代也。”王念孙《广雅疏证》:“凡更代作必以其次……代谓之迭,犹次谓之秩也。”《易·说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虞翻注称:“迭,递也。”比如《诗经·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太阳和月亮啊,他们来往交替,为啥都没有了光芒。
(《柏舟》诗意)
又比如《明史·戚继光传》:“寇入平原,利车战。在近边,利马战。在边外,利步战。三者迭用。乃可制胜。”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之下,交替使用不同的战斗方式。
本义之外,迭的用法还有不少,举常用的说说:
(1)屡次;连着。比如《吕氏春秋·知分》:“以处于晋,而迭闻晋事。”高诱注称:“居于晋,数闻三晋之事。”又比如《水浒全传》第九十六回:“两军迭声喝采。”
(2)及。比如:忙不迭。张相《诗词典语辞汇释》卷二:“迭,犹及也。”这个用法,现当代汉语也常用,比如鲁迅《故事新编·奔月》:“一口气就跑了六十里上下,望见前面有一簇很茂盛的树林,马也喘气不迭,浑身流汗。”
(3)道。《广韵·屑韵》:“迭,道也。”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4)古代五声“徵”的别名。《尔雅·释乐》:“徵谓之迭。”
(五声)
(5)交互。谢灵运《石壁精舍湖中作》:“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即用此义。
(6)用同“叠”。又分别有三个用法:其一,堆积;重迭。比如平常说的迭罗汉;重峦迭翠,当然,规范的现代汉语还是写作重峦叠翠。又比如阳关三叠。
(重峦迭翠)
其二,折迭。鲁迅《故事新编·铸剑》:“他便重行迭好,裹了剑,放在枕边,沉静地躺下。”现代汉语标准写法也写作折叠。其三,量词。比如赵树理《灵泉洞》:“原来那一迭东西是军用粮袋。”现代汉语的标准写法也写作一叠。甚至在教材里挑错别字,也把“迭”当作错误用法,其实在早期汉语书面语里,曾经是迭、叠通用。
(《故事新编·铸剑》图解)
(7)助词。表语气或结构关系,相当于“的”。比如元代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我又不风欠,不痴呆,要则甚迭。”
此外,迭还是姓氏。《万姓统谱》有载。
(二)yì。这个读音出自《集韵》。《集韵·质韵》:“迭,过也。”张衡《思玄赋》:“烂漫丽靡,藐以迭逷。”李善注称:“迭,过也。”
又通“轶”。侵犯;袭击;突击。《字汇·辵部》:“迭,与轶同。侵突也。”《左传·成公十三年》:“迭我殽地,奸绝我好。”阮元校勘记:“迭者,轶之假借。凡浸突而过曰轶。”侵犯我们的国家,率领我国的内奸。
(三)dá。同“达”。就是《说文解字》所说的“一曰达。”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下脱‘字’字。一曰此达字之异体也。盖达迭二字,互相为用。”
迭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迭字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264,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