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腔,是為官者特有的一種腔調,說不清它屬於哪種語系分支,但可以肯定,它發展至今長盛不衰,自然有其魅力和理由。官腔是一種特殊語言方式,人人都能聽得出,不像北方人聽粵語那麼難。拿腔拿調的大話、空話、套話,冠冕堂皇的話,模棱兩可的話,還有大義凜然的話……都是官腔特有的。

"官腔"是貶義詞。大凡形容一些為官者在回答民眾或下屬時所說的一種似是而非、滑頭滑腦、回旋有路的套話。這種官腔,聽起來冠冕堂皇,不著邊際,讓人抓不到辮子,而對下屬或民眾來說,卻不解決任何問題。因此,人們歷來憎惡打官腔的人。官腔既然有官,必有官腔。今之官腔,與古無異,隻不過由文言改為白話。如有請示,以待答復者,則曰:待研究研究。你能說這話錯了嗎?沒有。因為提倡集體領導,不能一個人說了算,凡重大事情必須研究,這是民主集中制原則。可是在"研究研究"之後,沒有了下文,所答就必然是官腔了。

還有一種,有人求上門,回答很微妙:呀,這事很難辦哩。乍聽,這是實話,世上有什麼事不難辦呢?凡為人解決問題,尤其是一些與政策規定有抵觸的事,根本就不能解決,而強加解決,當然有"難",明明不能辦的事,他不說絕,留下懸念,撒下釣餌,讓你聽了,既是實話,又有希望。辦得成是他努力的結果,辦不成,也不能怪他,已有言在先。這是老道者慣用伎倆。

還有一種命令式的官腔,那就是不問客觀實際,不聽群眾呼聲,不顧政策法規,儼然以霸主自倨,唯我獨尊,要求下面:"不能辦也得辦!"、"不問原因,隻要結果"。此類官腔,讓下面無所適從。不辦則冠之"不服從領導";辦了,又會傷害民心,導致嚴重後果。這就是群眾譏為"官大嘴大"的不講理的官腔。

當然,今天為官者,不少人是註重為民眾辦實事的,他們言必行,行必果。他們向群眾表態的,就想方設法去兌現。他們回答群眾的問題時,不回避矛盾,直面現實,行就說行,不行,解釋為什麼不行,把真話、心裡話告訴群眾,讓群眾放心,讓群眾明白。這種為官者,即使他說了一些直話,讓人一時不舒服,但最終群眾會理解的,會歡迎的,與那些"說了好聽,聽了感動,事後不動"的官腔不可同日而語。

什麼時候,少了官腔,那就說明我們的幹部深入群眾了,體察民情了,重視客觀實際了,與民眾的心貼近了。但願官腔在現實生活中少些再少些。

——網上資料僅供參考

Copyright © 2088 俄罗斯世界杯主题曲_世界杯下一届 - pin8pin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