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制度視角研究民生問題作者:任鵬,系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新書推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生制度,旨在為實現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如何全面准確地認識理解、更好地堅持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生制度?吉林大學黨委副書記韓喜平教授的新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生制度建設研究》,嘗試回答這一重要問題。該書是一部全面系統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生制度建設的學術專著,較為完整地構建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生制度的研究框架。作者以制度這一視角切入,從理論、歷史、實踐等維度,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生制度的內涵結構、歷史演進、實踐成效、發展進路等進行了深入研究,為回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生制度從何而來、有哪些、好在哪、如何完善等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提供了理論支撐。具體而言,這一著作具有以下突出特點:

一是理論視野宏闊,內容豐富,邏輯嚴密。從全書的謀篇布局來看,該書遵循認識發展邏輯,首先以“導論”的形式闡述了民生問題的基礎理論和馬克思主義民生思想,在唯物史觀視域下深度解讀民生與發展、民生制度與民生建設的內在關聯,進而深刻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生制度的歷史演進、框架結構和建構路徑。其次,正文六章分別從教育制度建設、就業與分配制度建設、醫療衛生制度建設、養老制度建設、救助扶助制度建設、住房制度建設等六個領域,全方位呈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生制度建設的實踐樣態。最后,該書系統總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生制度建設的成就、經驗以及理論與現實意義。具體到每章的敘述而言,以發展歷程、現狀分析、路徑對策的邏輯思路進行勾畫,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二是學術性、大眾化兼具,說理透徹,表達鮮活。一方面,作者在全書的理論論証中,不論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關於民生問題重要論述的科學提煉,對民生制度現狀的深刻分析,還是對民生制度演進的一般特點和基本經驗的系統梳理,都能較好做到論點明確、論據有力、論証充分。例如,其歸納總結的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漸進式改革等制度建設經驗,都有充分的理論和實踐依據為支撐。另一方面,該書堅持歷史與現實相結合,擺事實講道理,用大量實例和數字說話,生動展現了民生制度在各個領域取得的顯著成就。同時,該書力求用百姓話、說百姓事、論百姓理,具有語言大眾化、生活化的鮮明特點。譬如,在推進教育公平方面,認為人民群眾不僅關心“有學上”的問題,更關心“上好學”的問題,不僅追求入學機會公平,更追求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公平﹔在分級診療制度中,提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承擔“守門人”的角色,促進實現全體社會成員“病有所醫”的目標。

三是問題意識強烈,立足實踐,回應現實。在研究范式上,該書從制度視角考察和研究民生保障和改善問題,突破了以往民生問題研究中存在的就事論事、一事一議的研究范式,實現了理論研究與現實問題的直接對接。在具體論述中,重視對我國民生建設當前所處階段的分析,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進入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協同跨進的新階段,解決民生問題既面臨機遇,也面臨挑戰,繼而基於這一現實背景展開對各領域民生制度的現狀分析,從民生制度自身存在的問題、民生問題產生的體制原因、民生問題產生的具體制度成因三個方面入手,有針對性地提出既包括宏觀發展方向也涉及微觀對策建議的實踐路徑,為推進民生制度建設、將民生保障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提供了有益啟示。

(責編:蔡夢達、黃偉)

Copyright © 2088 俄罗斯世界杯主题曲_世界杯下一届 - pin8pin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